今年以来,我县积极响应“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”号召,坚持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社会参与、互利共赢”的原则,采取有效措施,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,以消费带动销售,以销售促进消费,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,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成效初现。
一、“上下”贯通,拓宽销售渠道
(一)建立电商平台。与安合、达漫两家消费扶贫平台公司合作,为我县消费扶贫整体提供产品开发、包装设计、产品追溯、数据统计、产品推广、订单引进等专业服务,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和规模,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。上线一个多月来,两家消费扶贫平台上架产品900余个,销售金额累计50万余元。
(二)开设交易中心。成立我县第一家消费扶贫产品交易展示中心,位于县城中心地段,面积超200平米,采取超市线下运作模式,集展示与销售为一体,直接对接全县各乡镇扶贫产品,为扶贫产品提供绿色进驻通道,搭建长期稳定的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平台,促进订单式农业发展,让扶贫产品真正实现消费者“不愁买”、贫困户“不愁卖”的双赢局面。
(三)参加展销活动。积极参加省第二十一届中国中部(湖南)农业博览会、2019 湖南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(深圳)产销对接活动和衡阳市消费扶贫产品展销会等展销活动,打开对外宣传窗口,提高衡阳县扶贫产品知名度,推动我县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走出去。
二、行稳致远,严把质量标准
(一)现场追根溯源。县扶贫办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对各乡镇摸底上报的扶贫产品进行现场鉴定,确认产品质量、数量和价格,然后分别列类编制合格产品目录,确保进入目录的产品能适应市场需求。目前全县进入产品目录的贫困户、合作社和扶贫企业等共563家,涵盖种、养、加三类产品140余种。
(二)明确定价机制。坚持“市场运作、互惠互利”原则进行产品定价;贫困户直接生产的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,平台原则上加价不超过10%;消费扶贫龙头企业提供的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,以不高于市场价、适当低于市场价格为原则供应产品;线上线下产品价格经扶贫办审核后方可上市销售,市场监管局对扶贫产品生产、流通、售价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。
(三)打造特色品牌。优选出高档优质稻、优质油(含油菜、油茶)、小水果、特色养殖、精品蔬菜、台源乌莲、药材、茶叶、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,组建专家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,着力打造一批如台源乌莲、井头红薯粉、关市蔬菜等家喻户晓的扶贫产品品牌。
三、多方联动,扩大消费需求
(一)机关单位带头。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参与消费扶贫,各单位工会购买优质扶贫产品作为节日福利发给工会会员,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到贫困地区开展党日活动或工会活动进行消费;各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单位食堂优先采购扶贫产品食材,与贫困地区农产品建立了定向直供直销机制。截至目前,全县各级工会购买扶贫产品200余万元,各单位食堂采购扶贫食材50余万元,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效应。
(二)民营企业参与。我县将消费扶贫纳入“万企帮万村”扶贫行动,发挥工商联、行业协会、商会、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,引导民营企业采取“以购代捐”“以买代帮”和就业安置、项目开发、定点采购等多种方式,采购或推销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。目前,全县共有113家民营企业和商(协)会组织参与“万企帮万村”行动,消费扶贫产品60余万元;就业安置贫困劳动力2305人。另外,全县34家扶贫企业或合作社与县扶贫办、消费扶贫平台公司签订了捐赠协议,承诺自愿将消费扶贫平台销售额的3%,通过慈善总会定向捐赠给家庭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(三)社会力量助力。通过展销会、消费扶贫平台和展示交易中心的宣传展示,我县扶贫产品的知名度和需求量进一步扩大。县内外各加工企业纷纷向我县扶贫企业或合作社下订单,目前初步统计各类种养殖订单约3000万元;其他消费者或爱心人士消费的各类扶贫产品也达到100万元,其中县城扶贫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一天的销售额约2万元。
四、精心规划,打造旅游消费
(一)精心设计线路。根据我县贫困村的自然生态、历史文化、地域特色、民俗文化、农耕文化等特点,精心设计“名人故里”“自然山水”“田园风光”三大主题8条精品旅游线路,串联全县50多个村庄、40多个景点,集中展现我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和旅游扶贫产品的精华,满足广大游客朋友观光、休闲、游乐、聚会、美食等各式需求,以旅游促进消费。
(二)优化旅游环境。结合乡村振兴和环境整治,加大乡村旅游道路、通村公路、景区景点连接线建设力度;对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贫困户实施改厨、改厕、改客房、整理院落的“三改一整”工程;因地制宜,创建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村庄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;积极开展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培训,重点支持贫困户参与相关专业技能和业务培训,提升服务软实力,优化旅游消费大环境。
(三)做好宣传营销。以“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和夏明翰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”为契机,加大旅游扶贫产品宣传力度,充分运用省市县各类媒体,积极宣传推广贫困村的特色美食、美景、民宿等;同时,支持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对接,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整体营销方案,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、生态旅游、红色旅游、特色文化旅游项目,实现旅游扶贫与消费扶贫的高度融合。